一本胡适的《胡适的理想国》,两本《资治通鉴》。
简简单单的穿着,清晰畅达的谈吐,些许的活泼中配上点意味深长的认识,这也就是今天我们采访的国学社社长王喆同学。当国学社活跃在校园中时,你可能不会记起有那么一个人他默默的主持着国学社的一切工作,他是国学社的领军,也是对国学有着深深迷恋的痴情者。
“不从古,活在当下”
由于巧合,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遇到了王喆同学,不像想象中喜欢国学的同学那样,刻刻板板,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喜欢国学似乎对他来说顺其自然,从小就对《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等有着奇怪的眷恋,但同时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多的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在缺乏法治民主下的黑暗。他提到,“当时的社会缺乏一种制度,社会就容易混乱,也就会导致忠臣的枉死、冤案的发生等等,历史就一直处于这种循环当中,直到近代也才走出来。在过去的时期里,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老百姓处于一种很安定的状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过着一种水生火热的生活,像东汉、三国期间,人口几乎剪掉了百分之九十。”当谈及到历史的残酷时,王喆同学给我们叙述了很多关于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也正是看到这些严刑酷吏,“现代的社会是自古以来最好的社会,要眼望未来,而不是反过头来看过去,因为只看过去,你有可能看不到前行的路,也就是活在当下。”在采访的过程中,曾问到,他是否经常泡在图书馆,他淡淡的笑了,并非如此。对于国学的喜好,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但在读史、查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课本上所没有的细微的事实,历史中的是非也并不是在教学课本中描绘的那样简单;更加深层的挖掘到一些历史大事中不为人知的史实,这就是王喆同学向我们所表述的在恋国学中得到的最基础的感受。
“不是一就是二”
在偶然的询问中得知,王喆同学是理科生,这着实让我们感到惊奇,毕竟在文科生的世界里理科生也该被同化了,可是在一次次交谈中,我们很惊讶的发现,他,作为理科生的那种是非观、说一就是一的执着没有丝毫减退。“其实在我看来,大多数文科生所注重的是历史的美化性,是一种中庸的观念,他们可能很少去考虑一些社会问题,而理科生可能有更多的是非观念,是、是,非、非,认为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解释是是非非的时候,他有意识的将两个“是”与“非”分开,并着重的向我们解释了两个是与非关系,交谈中,发现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他也表示经常坚持于自己的观点,是一个比较直性的人。他也向我们谈到,生活、工作中,他常常因为自己对事情的执着观念,导致看事情片面。对于一个是是非非很看重的人,在问及最喜欢的国学大师时,他说,“胡适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称的上是大师,不过他的作品,我还是很喜欢的。胡适,在我的理解,他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不经意间,王喆同学,从随身的挎包中掏出,《胡适的理想国》,可见对于他来说,国学已经早已融进生活的分分秒秒,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他对胡适的一种喜爱,尽管他是一个说一不二,似乎不中庸的理科生。
“不后悔,因为有这些人”
就像我们了解的一样,国学社的活动很多,作为社长的王喆为他的国学社付出了很多。“其实渐渐的工作从主动转变成被动,常常是任务找上门,说实话,挺忙,挺累的,但是你会发现现在的工作也正在成为你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很自觉的责任。”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的他,常常为国学社的事忙到很晚,熬到凌晨已经不是什么异事。但是当提到在国学社中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是最难忘的事的时候,他笑着沉默了许久,“其实事情很多,说不完,其实和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一起做事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感觉开心的事,同时也是因为这些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就不会觉得累,也有更多的动力去驱使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工作都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工作很难开展。”缓和坚定的语气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谦逊随和的王喆同学,国学社在他眼里,不只是一个社团,更像是一个结交有着共同爱好朋友的驿站。在谈话接近尾声时,他也提到,进入国学社到现在,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这一群朋友。
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王喆同学一直保持着自己笑容,有时是淡淡的微笑,有时也放出爽朗的笑声,这样一个在文科生海洋里遨游却不失理科生理性判断历史发展的王喆,让我们对将来国学社的发展有了一个踏实的认识。同时在那些他所珍惜的朋友的陪伴在,相信国学社的将来会如明星般大放异彩。
编辑:韩宇瑄 责任编辑:韩宇瑄
文章录入:记者团
上一条:携手同行,熔铸一个梦想——专访“社团名人堂”突出贡献奖外国语学院社团联合会周晓宇
下一条:一个社团的涅槃——专访十大明星会长乒乓球协会会长于智涛
|